本论以历史为纲、以教法为纬,其中第四至六品,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所载各祖师、大德的传记,除了很多不见于现有汉译著述外,内里所记的祖师言行、关乎宁玛派法义的,亦所在多有。
能得读本论,可说是宁玛派学人的福报。
敦珠法王在本书八品中,首先根据宁玛派的见地,叙述佛法如何由释迦牟尼佛陀传弘人世(第一品),及三内续(摩诃、无比、和无上瑜伽)在天竺流传的情况(第二品),复如何传入藏地(第三品);继而法王以三内续为经,依心部、界部、口诀部为纬,编述一系列祖师的传记(第四品);第五品则为久远教传诸祖师的传记,法王或据氏族的传承、或据教法(如普巴金刚)的传承,分别开列其中所属祖师的经历;第六品是伏藏(又称极近岩传)祖师的传记,详述了廿四位宁玛派伏藏师的生平,和他们曾取出的伏藏名目。众位伏藏师当中,不乏其他宗派的代表人物,如五世达赖喇嘛等;法王在第七品中,一力为宁玛派的见地、教法等辨诬,从中可让我们由另一角度领略宁玛派教法的广大和深邃;在最后的第八品,敦珠法王以藏历六十胜生周为主,编列由佛陀入涅槃(本派定为公元前881年)至法王著书之年(公元1962年)止,藏地宁玛派各重要祖师降生年份及历史大事,要言不繁;书末法王则以开列其资料来源、结颂回向和后跋来作结。书末附录谈锡永上师于1972年编纂的〈西藏密宗编年〉,稍加修订,亦可配合本论之用。
本论叙述教法历史固然重要,然而其中却说及种种法系,即足以令读者理解各种法系的关联,这对于理解藏密教法相当重要,研究藏密的学者,应该将之看成为「法系索解」,普通读者亦可由此知道许多密法的名相,知得愈多愈不易为人所误。除此之外,由本书叙述的祖师传记,即能理解观修的次第。书中说及一些上师,致力攻一难关,及至得空行母之助才能渡越,读者假如修密,便应该将祖师的难关看成是自己的难关,可以检讨自己是否真的已能越此难关,抑或是并未超越而自以为超越,这样就可以鞭策学人,脚踏实地来观修密法。
【6. 宁玛丛书 • 8. <见部8>胜利天鼓雷音-金刚乘教法史】
总序
译序
译例
本书八品提要
起颂
启请文
第一品:
提要(谈锡永)
甲一、胜利王宝贵教法在此世界之起源(分四)
引言
乙一、佛导师之降临(分五)
丙一、小乘行人说
丙二、大乘与密续之共说
丙二、宁玛派之不共确立
丙四、应化身
丙五、释迦牟尼行相
乙二、遗教结集(分四)
丙一、第一次结集
丙二、第二次结集
丙三、第三次结集
丙四、大乘之结集
乙三、法系(分五)
丙一、摩诃迦药
丙二、阿难
丙二、商那和修
丙四、优婆崛多
丙五、提地迦、讫里瑟拿、善见; 十六尊者及末田底迦
乙四、教法之保存及大乘之流布
第二品:
提要(谈锡永)
甲二、密咒宝贵教授之兴起(分八)
引言
乙一、转密咒法轮
丙一、诸佛密意传承
乙二、各各编纂者之结集教诫
乙三、本教法于人间之出现(分二)
丙一、持明表示传承(分二)
丁一、非人持明表示传承之发源
丁二、人与非人持明二俱表示传承之发源
丙二、补特迦罗口耳传承
乙四、 摩诃瑜伽续部传承(分六)
丙一、渣王与犬王
丙二、游戏金 刚
丙三、佛密
丙四、金刚笑
丙五 、光象
丙六、道华生
乙五、摩诃瑜伽修部传承(分六)
丙一 、哞迦罗与真实意教传
丙二 、文殊师利友与阎曼德迦教传
丙三、龙树与马头金刚教传
丙四、无垢友与金刚甘露教传
丙五、光象、莲草生与普巴金刚教传
丙六、伏藏(岩传 )
乙六 、无比瑜伽圆满次第传承(分 二)
丙一 、毯衣足(小因渣菩提)
丙二 、小因渣菩提之传人
乙七、无上瑜伽大圆满传承(分二)
丙一、俱生喜金刚及文殊师利友
丙二、佛智足
丙二、吉祥狮子、智经 、无垢友
乙八 、小结
第三 品:
提要(谈锡永)
甲二、胜利王教法于藏地之起源(分三)
引言
乙一 、祖孙三法王(分二)
丙一、松赞干布
丙二、赤松德赞王与莲华生大士入藏
丙二、藏王热巴坚
乙二、佛法于中际时期之衰落与弘兴
乙三、教法之复兴与后弘
第四品:
提要(谈锡永)
甲四、三内续部于藏地之发展(分四)
引言
乙一 、摩诃瑜伽与无比瑜伽(分 二 )
丙一 、摩诃瑜伽 、生起次第(分二)
丁一、摩诃瑜伽续部
丁二、摩诃瑜伽修部
丙二 、无比瑜伽、圆满次第
乙二 、无上瑜伽之心部与界部(分九)
丙一、遍照护
丙二、旁老人‧佛怙主
丙三、额南‧菩提幢、萨当‧珍宝、库觉‧显明殊胜
丙四、仰‧菩提称与仰‧般若生
丙五、巴行者
丙六、郑‧法菩提
丙七、郑‧王子
丙八、普贤阿闍梨与光炽狮子活佛
丙九 、出自郑之其他传承
乙三、无上瑜伽之口诀部──心髓(分二)
丙一、莲华生大士之传规
丙二、无垢友之传规(分十一)
丁一、无垢友
丁二、仰‧定贤
丁三、丹玛‧任运幢
丁四、吉尊狮子自在
丁五、尚‧导师
丁六、十万
丁七、觉白上师
丁八、断迷狮背
丁九、镜金刚
丁十、童王
丁十一、大宝法王三世自生金刚
乙四、龙青巴
第五品:
提要(谈锡永 )
甲五、教传远传承(分十一)
引言
乙一、涅氏传承(分 二 )
丙一、涅‧智童
丙二 、粟特人吉祥智
乙二、努氏传承(分三 )
丙一、努‧佛智
丙二、库隆‧功德海
丙三、智海、莲花自在王及努氏传承之后继者
乙三、宿氏传承(分 三)
丙一、医尊大宿氏释迦生
丙二、小宿氏般若称
丙三、宿‧卓普巴释迦狮子
乙四、绒氏传规传记(分二十)
丙一 、说法师‧黑地
丙二、功德总持
丙三、螳螂树丛正士
丙四 、前藏人证空者
丙五、证空者甘露
丙六、马师‧本初尊
丙七、马师‧褔尊
丙八、马师‧威光
丙九、国师释 迦光
丙十、宿﹒慈狮子
丙十一、雍师﹒金刚吉祥
丙十二、黑马 ﹒度母师如意金刚
丙十三、宿‧贤吉祥与宿堪‧释迦生
丙十四 、觉大宝
丙十五、郭译师‧童吉祥
丙十六、第四世夏玛巴近侍筒波车
丙十七、直贡边隅者﹒大宝圆满目录
丙十八、款师‧富饶任运
丙十九、大宿氏‧法界自解脱
丙二十、第五世达赖喇嘛
乙五、宿氏传规之多托巴传承(分三)
丙一、多托巴‧觉称与纪‧法狮子
丙二、曼隆巴‧释迦光
丙三、金刚幢与其继承者
乙六、康派传规传记(分六)
丙一 、噶陀巴正士善逝
丙二、后藏师
丙三、慈十万
丙四、噶陀各摄位者
丙五、贤哲智幢
丙六 、噶陀诸传承
乙七、宿氏与康派传规之诸系 传承(分三)
丙一、康派〈密意总集经 〉之灌顶
丙二、若‧般若光之传承
丙三、也多‧宿氏之传承
乙八、绒‧法贤
乙九、普巴金刚之传规(分三)
丙一、普巴金刚之传授(分七)
丁一、王者传规
丁二 、主母传规
丁三 、夫人传规
丁四、纳南传规
丁五、黑尊普巴金刚
丁六、普巴金 刚之萨迦派传规
丁七、(标题原缺)
丙二、朗腊﹒菩提金刚及其他普巴金刚上师
丙一 、抖披风者与普巴金刚之伏藏传规
乙十、 〈 密意总集经〉灌顶之传承(分三)
丙一 、宿堪. ﹒释迦生之传承
丙二 、宿堪之妹、宿氏女之传承
丙三 、〔如意金刚之〕子、觉大宝之传承(分七)
丁一、尚师. ﹒ .虚空金刚
丁二、持明苍龙金刚
丁三、贤哲慧幢吉祥贤
丁四、岗那大译师利他金刚
丁五、秘密主事业任运
丁六、大译师法王持教
丁七、大译师法吉祥
乙十一、教传之较后期传承(分四)
丙一 、教传之敏珠林传承
丙二、无上瑜伽 之敏珠林传承
丙三、〈 十万续 〉之传承
丙四、康派传承(分 三 )
丁一、噶陀
丁二、竹千庙
丁三、白玉庙
第六品:
提要 (谈锡永 )
甲六、伏藏极近传承( 分廿六 )
乙一、伏藏体性、目的与种类(分五)
丙一、伏藏体性
丙二、伏藏日的
丙三、伏藏传承
丙四、地下伏藏之封存
丙五、净相与意乐伏藏(意岩)
乙二、伏藏师传记
乙三、觉喇嘛
乙四、札巴‧通慧
乙五、仰‧目光
乙六、法自在上师
乙七、王后药母
乙八、邬金洲
乙九、悉地幢(持明雕翎者)
乙十、佛洲
乙十一、金刚洲
乙十二、宝洲
乙十三、莲花洲
乙十四、事业洲
乙十五、荒原王
乙十六 、阿里班禅莲花自在王
乙十七、持明虹藏
乙十八、持明伏魔金刚
乙十九、大德虚空无畏
乙二十、第五世达赖喇嘛
乙廿一 、持明伏藏主洲
乙廿二、无畏洲
乙廿三、殊胜大乐洲
乙廿四、文殊智悲王
乙廿五、文殊怙主工珠慧无边
乙廿六、不败文殊尊胜海
结语
第七品:
提要(谈锡永)
甲七、为商玛派关谬(分十)
引言
乙一 、总答对宁玛派密续之批评
乙二、大圆满见
乙三、〈密意总集经〉答难
乙四、〈 秘密藏根本续〉答难
乙六 、伏藏之真伪
乙七、破立之弊
乙八、伏藏中之授记
乙九、宁玛派与笨教传规
乙十 、说 「宁玛派之噩运」
第八品:
提要(谈锡永)
甲八、教法年表(分五)
乙一、教法期
乙二 、佛陀生平之时序
乙二、自佛入般涅槃现实至藏地第一胜生周之 始
乙四、自第一胜生周至今
第一周(西元1027-1087)
第二周(西元 1087-1147 )
第三周(西元 1147-1207)
第四周(西元1207-1267)
第五周 (西元1267-1327 )
第六周(西元1327-1387 )
第七周(西元 1387-1447)
第八周(西元 1447-1507 )
第九周(西元1507-1567 )
第十周(西元 1567-1627 )
第十一周(西元 1627-1687)
第十二周(西元 1687-1747)
第十三周(西元1747-1807 )
第十 四周(西元 1807-1867)
第十五周(西元 1867-1927 )
第十六周(西元 1927-1987 )
第十七周(西元 1987-2047 )
乙五、授记
结语 (分三 )
一、主要资料来源
二、结颂祝祷
三、署名后记
后跋(谈锡永)
附录:西藏密宗编年(谈锡永)
藏文本首页
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旨在宣扬佛家根本思想----如来藏。
本网站信息皆采集于互联网。